新京報漫畫/許英劍
蓋茨和巴菲特此次中國之行,注定“不平?!薄?月30日,與他們兩人對話后,更堅定了我這一看法。
當然,這個事情已經(jīng)告一段落了,我們這個時候回過頭來看,能不能從中發(fā)現(xiàn)一些問題?
結(jié)合之前的一些媒體報道,和此次對話,我認為我們集體誤讀了蓋茨和巴菲特。
原因有三,其一,是媒體“過度曝光”。
活動的主辦方,出于商業(yè)目的,希望借機擴大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,希望報道的媒體越多越好,這本身無可厚非。但是,在操作過程中,主辦方的某些接待人員不懂得宣傳策略,認為媒體報道越多越好,結(jié)果過猶不及。
就蓋茨和巴菲特本人而言,也是想低調(diào)一些,以平常人的身份來和中國企業(yè)家進行交流。這種媒體“過度曝光”,是以傷害蓋茨和巴菲特在中國的品牌和信譽為代價的。
其二,是對“勸捐”的又一個誤讀。
所謂的“勸捐”,讓很多中國企業(yè)家耿耿于懷,但是,我問了蓋茨和巴菲特,他們都矢口否認,壓根沒這樣想過,也沒這樣說過,他們只是想借此機會,和中國的企業(yè)家坐在一起聊一聊,分享一下自己的慈善心得,僅此而已。
我和蓋茨差不多年年都見面,認識也有十年了,我的印象里,他從來不會說去強迫別人慈善。事實上,他們自始至終,都沒有提過“勸捐”這件事。有報道說蓋茨之前在歐洲“勸捐”過,我問蓋茨,他說沒有。
所謂的“豪門晚宴”,在公眾中引起負面影響,其實那天根本沒有宴,只有一些水果和點心,蓋茨和巴菲特最后連一口飯都沒吃。
其三,是主辦方的某些工作人員把活動搞得神秘兮兮。
活動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信息公開,總感覺是藏著掖著,搞得神秘兮兮的,結(jié)果傳言四起,什么“勸捐”呀,什么“某某接受邀請”呀,主辦方又沒有正面回應這個事情,反而加重了誤讀。
這三方面的原因,導致了集體誤讀,而這種誤讀是違背了蓋茨和巴菲特來中國的本意。巴菲特以前曾這樣說過:“到了今天這個歲數(shù)和層次,我也不缺這一兩個子兒,我不想因為任何商業(yè)目的傷害我自己的品牌?!?/P>
我可以舉出一些例子,有助于了解更為全面和真實的蓋茨和巴菲特。
比如,不少和蓋茨見面的中國企業(yè)家,大多戴著瑞士名表,開著世界名車,有些甚至穿著在意大利定制的西服,可是蓋茨本人根本不戴手表,穿的衣服也是很平常的服裝。
比如,現(xiàn)在不少國內(nèi)企業(yè)家熱衷購買私人飛機,可是我采訪過不少世界富豪,他們基本上不坐私人飛機,出行都是乘坐民航飛機,甚至很少乘坐公務艙,一般都是經(jīng)濟艙,除非因為身體或年齡因素。
比如,財富的傳承問題。像巴菲特每五年修改一次遺囑,把孩子們叫到一起,談財富的流向問題。在西方,也有不少富豪把家產(chǎn)都留給子女,結(jié)果家庭分裂,六親不認,不可開交,這方面血淋淋的教訓,讓富豪們都會認真考慮這些問題。
有論者指出,是因為中西發(fā)展階段不一樣的問題,中國的企業(yè)家不少是暴富起來的,接受慈善觀念有一個過程??墒?,一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,和一些中國最有錢的人,在一起吃頓飯,說說話,就是“豪門夜宴”,而不管他們談了什么,這背后是什么心態(tài)?
關于蓋茨和巴菲特,我們了解多少?公眾所獲知的信息,大多從媒體得來,而媒體所獲知的信息,限于各種因素,很難采訪到本人或進行核實,多數(shù)來自道聽途說,如此,我們能了解真實的巴菲特和蓋茨嗎?
關于蓋茨和巴菲特,我們了解哪些?可以肯定,在“泛貨幣化”的時代,對于公眾和媒體而言,其興奮點還停留在巴菲特和蓋茨的金錢和財富上,而非慈善。這種情況下,我們能了解真相嗎?
歸根到底,還是金錢觀、財富觀、人生觀的問題,這才是媒體和公眾最應該探討的。
芮成鋼(中央電視臺財經(jīng)頻道主持人)